近日,CINNO Research發布最新數據,2023年1-6月中國新能源項目投資金額高達5.2萬億人民幣(含臺灣),新能源產業已經成新興科技產業的重點投資領域。
從內部資金細分流向來看,2023年1-6月中國(含臺灣)新能源行業內投資資金主要流向風電光伏,金額約為2.5萬億人民幣,占比約為46.9%;鋰電池投資總金額1.2萬億人民幣,占比約為22.6%;儲能投資總額9500億人民幣,占比約為18.1%;氫能投資總額超4900億人民幣,占比約為9.5%。
從三大投資主體來看,風電光伏、鋰電池與儲能為新能源行業的三大投資主體。2023年1-6月中國(含臺灣)光伏投資資金主要流向光伏電池,而風電投資資金主要流向風電運營項目;鋰電池投資資金主要流向鋰電池模組及PACK;儲能投資資金主要流向抽水蓄能。
從地域分布來看,新能源行業投資資金分布區域主要在內蒙古、新疆與江蘇為主,三個地區總體占比約為37.7%。其中新疆和內蒙古得益于風光基地、能源基地項目建設,光伏裝機存量比較多,且相對于分布式,主要以集中式為主。
另據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登記動力電池裝車量為304.3GWh,同比增長50.1%。
從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0企業來看,中國企業仍然占據六席,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以及欣旺達,總市占率高達62.6%。
具體來看,上半年,中國寧德時代以36.8%的市占率位居第一,電池裝車量同比增長56.2%至112GWh;比亞迪電池裝車量同比增長102.4%至47.7GWh,以15.7%的市占率緊隨其后;中創新航電池裝車量同比增長58.8%至13GWh,以4.3%的市占率位列第6位;億緯鋰能電池裝車量同比增長151.7%至6.6GWh,以2.2%的市占率位列第8位;國軒高科電池裝車量同比增長17.8%至6.5GWh,以2.1%的市占率位列第9位;欣旺達電池裝車量同比增長44.9%至4.6GWh,以1.5%的市占率位列第10位。其中,上半年,比亞迪、億緯鋰能電池裝車量實現同比三位數增長。
電池網注意到,在市場占有率方面,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0中,中國企業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億緯鋰能4家市占率實現同比增長,國軒高科、欣旺達出現下滑。日韓企業中,LG新能源市占率相比去年同期持平之外,松下、SK on、三星SDI上半年市占率均同比下降。
此外,工信部公布2023年上半年鋰離子電池行業運行情況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鋰電池產業延續增長態勢。根據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上半年全國鋰電池產量超過400GWh,同比增長超過43%,上半年鋰電池全行業營收達到6000億元。
鋰電池環節,上半年儲能電池產量超過75GWh,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約152GWh。鋰電池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69%。
上半年,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產量分別約為100萬噸,67萬噸,68億平方米、44萬噸。
上半年,碳酸鋰、氫氧化鋰產量分別達20.5萬噸、14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微粉級)上半年均價分別為33.2萬元/噸、36.4萬元/噸。
電解液出貨方面,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顯示,上半年中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出貨量為50.4萬噸,市場規模為241.9億元,EVTank預計2023年全年中國電解液出貨量將達到116.9萬噸。
鈉離子電池方面,上半年,鈉離子電池在產品研發、產能建設、產業鏈培養、客戶驗證、良品率的提升以及示范項目的推廣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數據顯示,截止到2023年6月底,全國已經投產的鈉離子電池專用產能達到10GWh,相比2022年年底增長了8GWh。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新投運裝機規模約863萬千瓦/1772萬千瓦時,相當于此前歷年累計裝機規??偤?。從投資規模來看,按當前市場價格測算,新投運新型儲能拉動直接投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超過1733萬千瓦/3580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62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4.9%。上半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312.8萬輛,同比增長41.6%,創歷史新高。
另有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市場占有率達到28.3%;動力電池累計產量293.6GWh,累計同比增長36.8%;動力電池累計銷量達256.5GWh,累計同比增長17.5%;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152.1GWh,累計同比增長38.1%;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144.2萬臺。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減免新能源汽車車船稅達8.6億元,同比增長41.2%;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達491.7億元,同比增長44.1%。
召回方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國內汽車召回方面,共實施召回80次,涉及汽車247.46萬輛。其中,從新能源汽車來看,19家汽車生產企業共實施召回29次,涉及車輛142.65萬輛,已超去年全年新能源汽車召回的總數量。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召回總數量占上半年召回總數量的58%,占比近六成。
出口方面,中汽協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53.4萬輛,同比增長1.6倍;動力電池企業電池累計出口達56.7GWh,儲能電池累計出口達6.3GWh。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新三樣”產品,也就是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綠色產業動能充沛。
另外,電池網(mybattery)還統計了國內整個電池產業鏈上半年投資擴產、并購入股、開工奠基、試產投產、訂單簽訂等情況。數據顯示,據電池網不完全統計,投資擴產方面,上半年,統計在內的共有223個投資擴產項目,其中182個公布投資金額,投資總額逾9377億元。并購入股方面,上半年,剔除交易終止的事件,僅鋰電池領域并購入股相關案例就已超33個,其中26個公布了交易金額,總金額約175億元。開工奠基、試產投產方面,上半年,開工奠基項目125個,113個公布投資金額,總額超5218.91億元,平均投資額46.19億元;試產投產項目62個,45個公布投資金額,總額超1579.28億元,平均投資額35.1億元。訂單簽訂方面,上半年,國內電池產業鏈企業共獲國內外58筆訂單,其中以鋰電池、儲能電池系統以及原材料訂單為主。
業績方面,據電池網統計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上市公司已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信息顯示,上半年,電池新能源整個產業鏈業績大幅縮水,強勢增長勢頭不再。特點主要呈現在,電池廠:喜憂參半!需求疲軟增速放緩 ;礦企:業績跳水!量價雙殺+凈利減半;材料商:業績暴雷!兩家磷酸鐵鋰虧損最大;設備廠:同比翻番增長!成就上半年產業優等生。整體來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機遇背后挑戰猶存,如何能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以及震蕩發展的進程中站穩腳跟,難題待解。
日前,乘聯會表示,新能源市場下半年將有大量有競爭力的新產品上市,有望在下半年為新能源市場帶來增量,支撐整體市場銷量。
乘聯會預計,7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173.0萬輛,環比-8.6%,同比-4.8%,其中新能源零售62.0萬輛左右,環比-6.8%,同比增長27.5%,滲透率約35.8%。
從8月初新能源品牌發布的7月數據來看,造車新勢力方面,7月,5家造車新勢力交付量破萬輛,其中,理想汽車月交付再破3萬輛,同比增逾兩倍多;蔚來汽車交付破兩萬輛,創歷史新高;零跑汽車交付持續增長達14,335輛;小鵬汽車交付11,008輛,重新邁入萬輛交付新里程;哪吒汽車全系交付新車超1萬輛;創維汽車交付新車3,452輛,連續兩個月月銷破三千輛。
同時,傳統車企也在加速擁抱新能源,7月,上汽集團7月銷售新能源汽車9.1萬輛,延續1月份以來每月環比上漲良好態勢,創年內新高;廣汽埃安單月銷量連續三個月突破4.5萬輛;吉利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41,014輛,創年內新高,同比增長超28%;長安汽車7月新能源銷量3.95萬輛,同比增長62.8%;長城汽車新能源乘用車銷量28,896輛,同比增長163%;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6,934輛;東風旗下嵐圖汽車交付新車3412輛……
長江證券指出,新能源汽車下半年發展有望超預期。從終端表現來看,當前需求平穩回升,庫存水平處于健康狀態,價格水平較為穩定。短期內政策與市場端邊際改善,“價格戰”趨于緩和,隨著經濟回暖,新能源與總量需求有望進一步改善;海外延續高增長貢獻增量,庫存有望進入到平穩運行的狀態。
華西證券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方面,短期看,前期產業鏈去庫存基本結束+開始補庫+下半年傳統旺季下,各環節有望進入排產量增階段。中長期看,國內新能源汽車在驅動力由政策端向市場端逐步轉變的過程中,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滲透階段;海外電動化決心明確,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共振。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表示,至暗時刻已過,新能源終端需求好轉、鋰電產業鏈去庫完成,下半年鋰行業供需結構邊際改善,鋰價企穩反彈下鋰礦公司有望迎來估值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