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市對“金九銀十”的沖刺中,資本對于汽車領域的投資熱情似乎也跟著水漲船高。
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今年9月,汽車領域至少披露38起融資,其中已公布融資金額累計超288億元。相較8月,不論是融資數量還是融資金額都增加不少,特別是融資金額,環比依舊大增,增幅約為73%。
融資總額環比大漲背后,主要有四點原因:
一是整車企業依舊延續上個月的熱度,披露了兩筆大額融資,分別為洛軻智能和一汽奔騰;二是在汽車芯片領域,出現了一個超級獨角獸積塔半導體,以135億元超大規模融資創造了今年一級市場單筆最大融資記錄;三是自動駕駛領域依舊為資本看中,涉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礦區無人駕駛、激光雷達、空氣懸架、車載座艙電子、車聯網等;四是發生3起IPO事件,包括聚焦汽車內飾件的福賽科技、汽車后服務電商平臺途虎養車網,生產汽車軸承的斯菱股份,規模相對較大。
另截至2023年9月30日,今年國內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約披露了201起融資事件,其中約99起與智能駕駛相關。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具體來看,9月份兩起整車賽道融資事件為新造車勢力洛軻智能獲得來自魏橋創業集團10億美元(約73.06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投資;自主品牌一汽奔騰獲得悅達汽車,中國一汽23.97億元的股權融資。
在激烈而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第一批造車創業者不少已經倒下,然而有市場就有競爭,行業內依舊有充滿野心的新勢力在中途起勢,寄希望于一個遠大前程,比如小米汽車,又比如上文談到的洛軻智能。
洛軻智能成立于2021年1月,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極石汽車,首款量產車極石01已于今年8月正式上市,預計于今年11月正式交付。從公司成立到首款車型發布僅隔兩年半時間,可以說是非常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極石汽車首個門店和交付中心已在上海正式開業并投入運營。并且,截至目前,洛軻智能已獲6輪融資,已披露融資金額累計超13億美元,估值超過30億美元。而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全鋁車身研發、一體化壓鑄技術和短流程智造工廠項目,投資者魏橋創業集團則是全球最大鋁業生產企業之一,業務覆蓋完整鋁業生產以及精細化加工產業鏈。
造車動作迅速,資本在押注,再加上與魏橋創業集團的加持,看似眾多光環傍身,不過極石汽車未來能否在競爭如此白熱化的車市成功撕開一個口子,值得關注。
而至于一汽奔騰的股權融資,除了一汽通過旗下投資機構進行大舉增資外,也首次引入了外部投資者——悅達汽車集團。業界認為,這是一汽奔騰加速新能源轉型的重要信號。
根據規劃,一汽奔騰未來三年立足FMA和FME兩大平臺將打造7款新能源車型,實現核心三電技術、智能座艙等創新成果的快速落地。
圖片來源:一汽奔騰官網
在汽車芯片賽道,積塔半導體135億元的融資規模無疑給有所收縮的融資環境添上一抹亮色。據悉,本輪融資匯聚多家國家基金、產業投資人、地方基金、知名財務投資人等,當前估值達300億元。
成立六年之久,積塔半導體已經在汽車電子、IGBT、碳化硅等細分賽道上占據優勢。根據積塔半導體官網介紹,該公司已經通過車規質量體系IATF16949認證,擁有豐富的汽車芯片制造和質量管理經驗,是大陸地區第一家通過國際汽車客戶VDA 6.3(VDA是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過程審核的A級汽車芯片制造供應商。
當前,汽車半導體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銷售增長最快的領域,其中,功率半導體的需求量與價值量都在快速攀升,該領域也是整個芯片產業鏈國產替代的重點。巨大的市場潛力之下,資本也甚為青睞。
在9月,除了積塔半導體,還有凌銳半導體、致瞻科技等也都獲得了融資。事實上,結合蓋世汽車此前分析,近乎每月都有資本現身該賽道,其中,越來越多的車企也化身為投資方親自下場。
在自動駕駛賽道,如何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是當前行業全體玩家都在苦心思考的難題。事實上,由于自動駕駛落地遲遲不及預期,不僅導致資本持續收緊,不少玩家尤其是專注L4賽道的初創公司在洗牌中退場。也因此,聚焦更易實現商業化落地的礦山、港口等封閉式場景,或者是從L4級“降維”到L2級,以尋找大規模量產和被資本再度看中的可能。
從融資情況中可以發現,像是宏景智駕,便是國內從L4自動駕駛降維到智能輔助駕駛量產的代表。據介紹,本次超億元B+輪融資的完成,意味著宏景智駕B輪總融資額超過了6億元,過去5年已累計獲得8起融資。目前,宏景智駕客戶涵蓋理想、上汽、長城、奇瑞、江淮、比亞迪、合眾等,量產訂單累計預計超100萬輛。
圖片來源:宏景智駕
至于礦區無人駕駛,市場普遍認為,礦區的潛在市場規模超過千億。也因此,礦區無人駕駛技術研發的公司近年來似乎一直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踏歌智行完成的4億元C2輪融資是今年礦區無人駕駛賽道最大金額的一筆融資。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礦山無人駕駛領域已公開融資事件至少達6起,融資總額超十億元。
空氣懸架這一細分領域也是當前行業熱點賽道之一——該產品已經從早期的百萬豪車專屬,逐漸下沉到30萬元以下的乘用車市場,市場空間被進一步放大。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空氣懸架滲透率有望上漲到15%左右,市場規模接近380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1.3%。
不過,一直以來,因系統結構復雜、技術壁壘較高,空氣懸架市場受國際巨頭公司壟斷,但近年也有本土企業逐漸成長起來,比如在9月接連獲得投資的孔輝科技和上海時駕。
其中,作為國內首家乘用車空氣懸架系統前裝配套供應商,累計量產空簧總成已超過23萬臺套,據悉,其市場份額已超過40%,位居國內空懸市場第一。疊加此次C輪,孔輝科技已合計完成4輪融資,合計募資近10億元人民幣。
搭載孔輝科技空氣懸架的理想L9;圖片來源:孔輝科技
此外,像是激光雷達賽道,作為具備高精度、高靈敏度、短延時的重要路側傳感器,融資熱度仍在。探維科技還獲得了小米集團的領投,未來雙方還將合作共同打造相關產品。
當然,除了以上多個重點領域,電池賽道熱度依舊,涵蓋換電、充電、數字智能電源、氫燃料電池碳紙、鈉離子電池、固態鋰金屬電池、電池回收、電池檢測等多個細分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動力電池迎來“退役潮”,關于電池回收及其難題也被擺上臺面。9月28日,工信部在答復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4456號(工交郵電類617號)提案時表示,要盡快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并強調要加快制定政策標準、落實金融科技支持政策、強化行業監督管理三點工作。
可見,動力電池回收問題,正變得日益緊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