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工信部網站公布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4456號(工交郵電類617號)提案答復的函,其中表示,盡快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強化監管約束力度。

工信部:盡快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

9月28日,工信部網站公布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4456號(工交郵電類617號)提案答復的函,其中表示,盡快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強化監管約束力度。

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4456號(工交郵電類617號)提案答復的函

民進9組:

你們提出的《關于促進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健康發展的提案》收悉。經商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現答復如下: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動力電池裝配量逐年增長,并逐漸進入規?;艘垭A段。做好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既是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已開展的工作

(一)完善政策體系。落實《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措施,壓實汽車生產、動力電池生產、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綜合利用企業等產業鏈相關主體的責任。結合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研究細化管理要求和監督檢查等措施。配合商務部出臺《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規章,加強新能源汽車報廢拆解與動力電池回收之間的銜接。

(二)提升綜合利用水平。支持企業圍繞動力電池智能拆解、高值化再生利用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突破綜合利用技術瓶頸。持續更新發布《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編制供需對接指南,加大退役動力電池柔性拆解、廢舊鋰離子電池破碎分選高效回收利用等先進工藝設備的推廣應用力度,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強化標準支撐引領作用,組織制定動力電池編碼規則、規格尺寸、余能檢測、拆解規范等國家標準,單體拆解技術規范等行業標準,引導行業技術進步,提升廢舊動力電池資源化利用水平。累計培育遴選84家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骨干企業,引導資源、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協調推動財稅金融部門加大對工業綠色發展支持力度,配合出臺支持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政策,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自產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提供資源綜合利用勞務,可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并將廢舊電池回收產業的退稅比例由30%提高至50%。聯合金融部門出臺《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研究建立綠色科創企業培育引導機制,加速創新成果工程化、產業化。

(四)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基于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化技術,依托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以下簡稱“溯源管理平臺”),開展動力電池流向追溯,督促汽車生產、電池生產、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及綜合利用等企業落實溯源管理。會同生態環境部發布《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污染控制技術規范》(HJ 1186—2021),強化廢舊動力電池環境污染防治監管;2022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查處一批汽車零配件電池案件,著力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部贊同你們提出的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議。下一步,我部將堅持問題導向,深化調查研究,會同有關部門多措并舉、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加快推進回收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制定政策標準。加強前瞻性研究和全局性謀劃,盡快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強化監管約束力度。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回收服務網點等一批標準研制工作,提升標準支撐水平。

二是落實金融科技支持政策。充分發揮國家產融平臺作用,落實落細產融合作支持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引導金融機構綜合運用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等各類金融工具支持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發展。持續推廣應用退役電池綜合利用先進技術和裝備,加大供需對接,推動先進技術規?;瘧?。

三是強化行業監督管理。升級溯源管理平臺功能,構筑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的監測機制,持續提升溯源監測效能。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加強對規范條件公告企業的事中事后監管,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調整機制。加強廢舊動力電池拆解處理環境監管,督促指導廢舊動力電池再生利用企業落實相關規范要求。嚴厲查處汽車零部件電池相關案件,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傳播渠道加大宣傳曝光力度,強化社會監督,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感謝你們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010-68205360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3年8月23日

[責任編輯:陳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汽車
工信部
廢舊動力蓄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