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百人會-電池網9月26日訊(陳語 江蘇鹽城報道)根據EVTank日前發布的數據,從產能維度來看,截止到2023年6月底,納入其統計范圍的全球46家動力(儲能)電池企業的實際產能已經達到2383.6GWh,到2026年年底預計將上升至6730GWh。
從需求量來看,EVTank預計,2023年和2026年全球動力(儲能)電池的需求量將分別為1096.5GWh和2614.6GWh,全行業的名義產能利用率將從2023年的46.0%下降到2026年的38.8%。
其實,產能結構性周期性過剩警報早已拉響,今年年初以來,鋰電池產業去庫存,全產業鏈需求陷入低迷,競爭不斷升維,行業內卷加速。
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
“以前沒有內卷的時候,也面臨別的問題,就是大家都賣得不好,現在雖然卷了,但銷量確實也好了,銷量好了帶來的就是大單品,效果非常明顯?!?月25日,以“媒好 芯意相疊”為主題的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蜂巢能源)第二屆媒體日在江蘇鹽城基地舉行。本次媒體日上,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提到,“中國電池行業內卷是必然的,我們以前也經歷過手機、白色家電、光伏到汽車的內卷,任何一個行業的顛覆洗牌都有這么一個選擇過程?!?/p>
關于電池行業的競爭焦點,楊紅新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歸結為三點:首先是技術創新,其次是產能規模,最后是供應鏈。
在本次的媒體日上,楊紅新也重點介紹了蜂巢能源在技術創新、產能布局、供應鏈等方面的新動態。
“我們希望首先要用技術創新來面對成本的挑戰,不能一味地靠降價?!睏罴t新講到,“我們在PHEV領域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多的賦能,是有快充等產品差異化帶來的技術領先性,帶來的一部分溢價在里面。其次,就是我們希望把規模做起來做大單品,一個產品在一條生產線的生產和一個產品在10條生產線上生產,它的制造成本和采購成本肯定是不一樣的。另外,我們自己研發的正極材料,除了無鈷正極材料以外,中鎳613正極材料也開始批量生產交付裝車,所以我們正極材料也會給我們貢獻越來越大的價值?!?/p>
技術創新:飛疊+短刀 出鞘顯鋒芒
公開資料顯示,蜂巢能源總部位于江蘇常州,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自2012年起依托長城動力電池事業部開展預研,2018年2月正式注冊成立,獨立面向全行業發展。
作為動力電池行業黑馬,秉持“因創新而前進”的企業精神,聚焦標準創新、工藝創新、材料創新、電芯創新、電池包創新、系統監控創新等維度,蜂巢能源構建了完善的研發創新體系,自主研發并推出了無鈷正極材料技術、超高速疊片工藝技術、“蜂云平臺”監控系統、“飛疊”技術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引領電池行業創新。
與此同時,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圍繞成本和性能,蜂巢能源推出了短刀電池、龍鱗甲電池系統、高錳鐵鎳電池等備受市場關注的產品,引領行業發展方向。
以“飛疊”技術與短刀電池為例,蜂巢能源疊片技術屬于完全自主研發,經歷了從1.0到3.0的不斷進化。2019年,蜂巢能源率先在方形電池生產中引入高速疊片技術,單工位疊片效率0.6秒/片,開啟了動力電池疊時代。2020年推出高速疊片技術2.0,實現單工位疊片效率0.45秒/片,且同時疊兩片。2022年,第三代高速疊片技術——飛疊成功量產,實現了0.125秒/片的疊片速度,不斷突破疊片技術效率瓶頸,實現一臺設備上極片多片同時切,多片同時疊,在單機設備成本幾乎不變的情況下,效率提升了幾倍,實現了更簡單機械結構下的高效產出,打破了單機效率的天花板。
同時,蜂巢能源對于短刀電池的研發布局也是出鞘就顯鋒芒:2019年4月首次亮相。2021年10月就實現量產,并于同年12月宣布推行電動全域短刀化。2023年4月,首款短刀飛疊電池在鹽城基地量產下線;5月,第二代短刀疊片電芯在南京基地量產下線,并于當月發布全系短刀儲能電芯及產品;7月,泰國首家模組PACK工廠開建,將應用自主研發的軟包電芯和短刀電芯。
電池網在現場了解到,蜂巢能源鹽城基地一期項目第8條線為蜂巢能源短刀飛疊產線,該產線集合了蜂巢“飛疊”技術、激光直焊工藝、0.35mm鋁殼、圓形光斑焊接等多種先進技術;二期項目的9條電芯生產線均導入飛疊設備,整條生產線采用全自動化、AI智能化生產模式,單條電芯產線最高生產效率可達24PPM,主要生產62Ah、90Ah、142Ah等主流短刀電池產品。
“我們開發飛疊設備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占地面積小、速度快、質量更可靠、工藝更簡單,如今這些目標都實現了?!睋罴t新介紹,“鹽城基地是蜂巢能源第一個實現飛疊和短刀電池大批量出貨的基地,一期已實現投產,二期也進入到了試生產階段,下個月二期的多條生產線也將開始交付?!?/p>
電池網了解到,截至目前,蜂巢能源鹽城基地L400 62Ah短刀飛疊電芯已量產超過110萬支,折合電池包11,000+套,一期首條短刀飛疊產線產能利用率高達90%,創造了短刀電池爬產效率新紀錄。
除了鹽城基地正式導入飛疊技術之外,蜂巢能源湖州二期、成都、上饒、金壇四期等新基地也將大規模導入這一技術。隨著海外基地建設平穩推進,“飛疊”也將根據節奏規劃“出?!比粘?。
據悉,蜂巢能源還將對第三代“飛疊”設備進行技術迭代升級,導入極片和隔膜激光裁切等創新技術。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要瞄準下一代,現在卷以后怎么辦?”楊紅新還特別提到:“下一代電池首先要瞄準更低成本的技術路線和更符合未來趨勢溢價的產品?!?/p>
產能規模:投產提速 卷向全球
創新優勢賦能下,自獨立發展以來,蜂巢能源僅用3年多的時間,在2021年10月,便成功躋身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榜單。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蜂巢能源2022年度動力電池裝機量位居國內第七。
在今年8月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TOP15中,蜂巢能源表現搶眼,其裝機量排名位居第6位,從7月的0.59GWh提升至8月的0.79GWh,月度漲幅達0.2GWh,環比增幅高達22.7%,而同期行業平均環比為8.2%。籍此,蜂巢能源的行業市場份額也從1.83%進一步擴大至2.26%。
“我們的短刀電池可用于EV和PHEV,分為快充型和非快充型兩大類,無論是從客戶搭載的車型爆款程度,還是從我們裝機量的提升方面來看,我們的短刀PHEV電池都是比較成功的,現已大批量出貨了?!睏罴t新透露,蜂巢能源裝機量的上升,主要得益于其在插電混動市場的持續發力。
根據官方提供數據,7月蜂巢能源PHEV電池出貨量為0.39GWh,8月環比增長至0.55GWh,增幅41%。
在產能布局方面,目前蜂巢能源已在北部的保定,西部的遂寧、成都、達州,長三角的常州、湖州、鹽城、泰州、馬鞍山、南京,長江中游的上饒等地建有生產基地,并在保定、無錫、上海、深圳、常州、馬鞍山等地建立研發中心。
根據規劃,蜂巢能源將繼續在中國長三角區域、華中區域、西南區域及歐洲地區逐步完善生產基地布局,并在德國、韓國等地建設研發中心,建立起全球化的研發、生產和服務網絡。
從近期的動態來看,國外方面,今年7月,蜂巢能源泰國首家模組PACK工廠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年底完成建設,規劃年產6萬套模組Pack。
在楊紅新看來,“產能布局從國內轉到海外去,國內企業確實會經歷一個很痛的過程,但是國外還有一個窗口期,有一些客戶還有高溢價的市場需求,而我們中國的產品比較豐富,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推出很多特殊的產品,具有差異化和領先性,從而獲得高的溢價,在中國卷的基礎上,走出一條新的路徑?!?/p>
供應鏈:訂單上量 供應強化
得益于在產能部署上的前瞻卡位,以及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性價比等方面的優勢,蜂巢能源采用飛疊技術生產的短刀電池,得到了吉利、長城、Stellantis等客戶的高度認可,今年以來陸續供貨理想L7、吉利銀河L7/L6、東風嵐圖追光/夢想家、哈弗猛龍/梟龍等知名車企的暢銷車型。
其中,在近日吉利上市的銀河L6幾款車型中,吉利銀河L6 60-125km車型均使用蜂巢能源電池,尤其是125KM長續航版本,搭載了蜂巢能源最新的L400磷酸鐵鋰短刀飛疊電池。
從工信部發布的車型公告看,6月以來,蜂巢能源配套的插混車型已接近20款,已經深度進入主流車企的供應鏈。
此外,8月,蜂巢能源與電投易充在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在重卡換電領域開展戰略合作,將共同研發 “LCTP標準動儲一體化重卡換電電池包”,打造換電重卡與分布式儲能共用的電池系統,實現“一電兩用”。
6月,電池網從行業消息靈通人士處獲悉,某德國豪華品牌車型的電池包在中汽研進行了整包安全法規認證測試。電池包采用的電芯是蜂巢能源的三元高鎳加硅體系電芯,能量密度達到260Wh/kg。
不僅僅是動力電池領域,蜂巢能源在儲能電池領域也是訂單不斷,目前已在廣東、江蘇、河北、甘肅、浙江、新疆等多地完成大規模儲能項目交付并網。海外方面,蜂巢能源已經在歐洲獲得多家企業儲能業務定點,涵蓋工商業儲能、便攜電源、牽引動力等多個領域,總量超20GWh。
值得一提的是,無鈷電池作為蜂巢能源創新研發的全新品類電池,已經得到國內外客戶的青睞,開始大量出貨。目前在國內主要供應某大型車企,今年出貨無鈷電芯預計可達160萬只;海外已經與美國某儲能系統上市公司達成供貨協議,2024年初開始供貨,僅這一家儲能客戶預計每年供應無鈷電芯就達到80萬只,動力電池市場客戶預計會再擴展,所以后面無鈷出貨量會快速提升。
贏得客戶認可的同時,蜂巢能源也在不斷強化供應鏈韌性。
在供應鏈方面,電池網了解到,蜂巢能源圍繞著“一縱一橫一服務”的生態模式,做了全方位的布局,即縱向拓展,聯合產業上下游,形成一體化生態;橫向協同,協同產業發展的高技術和優質環節;產業服務,借助平臺資源向產業鏈各環節賦能。
據悉,蜂巢能源在上游成立了材料產業園,通過材料產業園讓其供應商(包括礦、碳酸鋰、回收、正極)在同一產業園里進行生產,既降低了運輸成本也實現了一體化的工藝,從礦端一直打通到電池裝備端。在下游,蜂巢能源也布局了電池回收、儲能等領域,總體的邏輯是為了提高公司在鋰電產業的生態和競爭力。
據楊紅新介紹,對上游資源進行布局,正極材料等實現自供,能更好地降低成本。此外,蜂巢能源全資子公司藤青青再生資源(上饒)有限公司已在電池回收粉碎、梯次利用、資源再生及材料加工等方面做了相應布局。
結語:來自中國汽車知識產權運用促進中心的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蜂巢專利公開量分別為586項、878項及1049項,分別位列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專利公開量創新主體排行榜單第一、第一及第二。其中,2022年,該榜單中專利公開量超過1000件的僅寧德時代與蜂巢能源,位居榜單前兩位。
截至今年8月,蜂巢能源已擁有有效專利4283項,涵蓋電化學材料、電芯設計、模組PACK、BMS以及工藝技術等布局方向,覆蓋電池上下游產業鏈。
在行業內卷的當下,創新研發、智能制造和產能供應等多方面均已方面建立完善體系的蜂巢能源,顯然已找到了適合自身的制勝之道。